故宫是如何建成的?

时间:2022-09-06 12:21:52 | 浏览:568

今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谨以此文献给过去600年为这座皇家宫殿做出贡献的人们!光芒在夕阳中落下 也会在黎明时升起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诞生过550多位帝王80多个封建王朝为他们建造的都城达上百座都城中的宫殿建筑更是不计其数这些皇家宫

今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

谨以此文

献给过去600年为这座皇家宫殿做出贡献的人们!

光芒在夕阳中落下 也会在黎明时升起

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

中国共诞生过

550多位帝王80多个封建王朝

为他们建造的都城达上百座

都城中的宫殿建筑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皇家宫殿伴随着王朝兴衰

散落在东亚的河谷平原上

中国历代皇都分布图,注:一个方块代表建都一次| 制图@陈志浩&张靖/可视化星球

但这些数不尽的宫殿

大多都消失在历史的烟尘里

唯有明清北京故宫

是至今完整保留且体量最为庞大的

皇家宫殿建筑群

故宫建筑群卫星图| 底图源自@Esri

一方面

它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皇宫

距离现代社会较近

另一方面

故宫在皇家建筑艺术中达到了高峰

其在建筑功能、结构、空间

防御性、耐久性、布局上

都是历代宫殿建筑中的集大成者

这使得它在近代频繁的战争中

屡次曝光于硝烟弥漫之下

却有幸得到保留

故宫东北角航拍| 摄影师@马文晓

故宫本身的命运

却是坎坷曲折、历经磨难

光这些坎坷经历

就足以使故宫的故事浓墨重彩

故宫究竟是如何建成的?

这一切都要从800多年前说起

? 毁灭与创造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

将都城选在了金中都(今北京)

并开始对新首都进行全面规划建设

经过二十多年的营建

造出了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城市

元大都

元大都平面布局图| 制图@陈志浩&张靖/可视化星球

按照《周礼·考工记》的周王城原则

“王都平面应呈方形,边长九里,城墙的每面各开三座城门,城内横竖各有九条大街,街道的宽度应为车轨的九倍”

元大都成为中国有史以来

第一个最接近周礼之制的都城

周礼考工记中的周王城图|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一百年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式微

大明王朝

成为中国新的掌门人

明王朝最初的首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

但北去的元朝残余势力常来侵扰新晋的明朝

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北方地区

永乐皇帝决定将明朝的首都

从南京迁往北京

明代迁都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一场至高无上的营造

即将开始

1368

明王朝将元大都的宫殿拆除

和历史上大多数王朝一样

这样的举动带有破坏性

但为后来新宫的营建扫清了障碍

1403

永乐皇帝召集

阮安、蔡信、蒯[kuǎi]祥、徐杲[gǎo]

等多名技艺高超的建筑匠师

商议北京都城建设事宜

决议在元大都基础上建设一座新城池

并以南京宫殿为设计蓝本

营建北京宫殿

明北京城与元大都城池对比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1406

永乐皇帝正式颁布迁都北京诏书

并开始为都城营建准备材料

1417

大规模营建北京城

同年11月份开始营建北京宫殿

由于砖石木料已经准备了十几年

宫殿的建造速度非常之快

仅用了3年就将宫城建造完成

142011

明北京城的主体工程基本竣工

永乐皇帝于第二年(1421年)正月初一

在北京的新宫殿内接受朝贺

住进了北京的新家

? 众星拱月

这次营建前后用时共计14年

建成了皇城、宫城、城门、城池

钟楼、鼓楼、天坛、地坛、山川坛、社稷坛等

一系列皇家宫殿建筑群

奠定了后来北京城的格局

北京明清北京皇家建筑分布图,注:今天北京城内明清皇家建筑多为清代重建,但基本格局和建筑形制大多遵从明代原物,请横屏观看|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其中工程的重点便是宫城

又名紫禁城

紫禁城位于北京都城的中心位置

外有皇城、内城、外城层层拱卫

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格局

紫禁城在北京城位置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紫禁城平面呈长方形

东西760m、南北960m

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

城内分外朝和内廷

合称朝廷

紫禁城外朝内廷布局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

也是体积最大、等级最高的城门

门的两侧各建有一个垂直方向的墩台

墩台上建有庑廊、阕[què]楼(角楼)

与正门门楼合称为“五凤楼”

从空中俯瞰午门的平面呈现“凹”字形

这样的围拢布局既有利于防守

又增加皇宫大门的威严气势

紫禁城午门防守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进入午门

映入眼帘的是太和门广场

空间瞬间变得开阔

太和门广场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广场上有五座汉白玉石桥

桥下的小河名叫内金水河

河水自城西北角直线引入

然后蜿蜒向东前行到城东南角流出

经过护城河、御河、通惠河

与京杭大运河相通

这一设计

不但缓解了皇宫严整的紧张气氛

还具备宫中防火排涝的功能

可见设计者的用心缜密

内金水河水系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穿过内金水河

是紫禁城内装饰最华丽的门

太和门(明皇极门)

门前有一对巨大的铜狮

颇有守卫者的姿态

太和门铜狮| 图片源自@VCG

从太和门进入

又一个宽敞的空间呈现在眼前

这里是城内最大的广场

太和殿广场

广场上没有一草一木

格外的庄严肃穆

太和门和太和殿广场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接着迎面而来的依次是

太和殿(明皇极殿)中和殿(明中极殿)保和殿(明建极殿)

合称三大殿

三大殿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三大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基上

石基平面呈“土”字形布局

它象征“王土居中”

三大殿石基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巨大的石基地面以上部分高8.75米

埋入地下的部分则深达7米以上

用到的材料有8种之多

三大殿石基钻探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坚实厚重的石基

形成一个巨大的高台

将三大殿高高托出于地面

它们在这里把紫禁城建筑带向了高潮

三大殿建筑群,请横屏观看|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三大殿的东西两侧

各有一组建筑群

东为文华殿、西为武英殿

所谓“左文右武”

三大殿东西建筑群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高大的城门、空旷的广场

高高在上的台基与宫殿

这一切的规划与布局

都是为了把帝王的权力与威严

烘托得更加“至高无上

以彰显其治国的合法与正统

紫禁城外朝图解|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再往北走就是乾清门

进入乾清门就到了后宫

与外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这里的建筑不再高大、威严

而更具生活烟火气

居于正中的是后三宫

后三宫的形制与前三殿雷同

但体量要小于前三殿

乾清门及后三宫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围绕在后三宫的

有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

乾清门及后三宫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东西六宫两侧还分布有

寿安宫、寿康宫、慈宁宫、养心殿

乐寿堂、宁寿宫、毓[yù]庆宫、奉先殿等

它们共同构成了皇宫内的生活区

是皇上和家人居家休息的地方

被称为内廷

内廷建筑布局图解|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外朝内廷的布局

是以《周礼》前朝后寝设计的

以区别天子与平民的身份与地位

在外朝内廷的外围和空隙中

还藏有大大小小的灰色瓦顶的小房子

它们是供宫中佣工和太监居住

以及存放生活物资的

附属建筑

紫禁城附属建筑|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所有的重檐屋宇的外围

有一道高10m底面宽8.5m的包砖城墙

用来作为皇宫的主要防御线

城墙四面各开有一座城门

它们分别为:

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城墙的四角之上各建有一座角楼

角楼兼具防御瞭望和装饰功能

紫禁城城墙、城门及角楼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城墙的外围

有一条宽52m的护城河(筒子河)

像一条玉带拥护在紫禁城的四周

从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

在城北堆成了一座50m高的山丘

就是今天的景山

登上景山

可以一览世界唯一的景象

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之海

从景山俯瞰紫禁城,请横屏观看| 摄影师@柳叶氘

这场至高无上的营造

用到的人力物力已经

难以计数

其中对木材和石头的开采

就耗费了无法统计的人力

而这些材料大多来自千里之外的

四川、湖广、江浙、山东山西等地

繁重的采木采石作业使很多人命丧深山

留下“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谚语

紫禁城建筑材料及运输路线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加上三大殿在建成后屡遭不幸

多达三次火灾、五次重建

对巨木巨石的反复开采消耗

致使到了清朝巨型楠木已消耗殆尽

乾隆时期不得不辗转东北

改用楠木为松木

? 落日余晖

600年来

紫禁城历经沧桑、云卷云舒

这个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在1925、1947年先后被辟为

故宫博物院

1925年故宫博物院挂牌,注:1925年10月紫禁城内廷被辟为故宫博物院,1947年外朝与内廷一并归入故宫博物院至今,图为1930年代拍摄的故宫北门神武门,图中<故宫博物院>牌匾为时任故宫博物院理事长李煜瀛亲笔所书,摄影师@山崎鋆一郎[日]

如今故宫每年接待游客达1000多万人

它向人们展示着1800000多件藏品

从至高无上的皇家宫殿

到门庭若市的博物院

它标志着

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

正式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紫禁城与朝阳CBD航拍| 摄影师@盛跃

而故宫本身

就像一个硕大的画卷

铺展在燕山脚下的冲积平原上

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紫禁城航拍,请横屏观看| 摄影师@马文晓

这光芒透过历史的高墙

墙的里边

是往日的光辉岁月

墙的外边

是一片灿烂阳光

正在徐徐升起

紫禁城与中国尊| 摄影师@刘剑伟

-End-

创作团队

撰稿/设计| 张靖

地图| 陈志浩

图片| 谢禹涵

审校| 李张子薇

审稿专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贾珺教授

特别鸣谢

航空摄影家 马文晓对本文的支持

说 明:

1.本文模型制作主要参考了于倬云先生主编的《故宫建筑图典》一书中的测量数据,因本文以故宫建筑群布局讲解为主,因此模型中细节尺度不与实际精确对应。

参考文献:

1:中国历史大辞典编委会|《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2:雷从云、陈绍棣、林秀贞|《中国宫殿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

3:于倬云|《中国宫殿建筑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4:于倬云|《故宫建筑图典》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5:王其钧|《皇家建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

6: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7:故宫博物院 编|《故宫博物院早期建院史》,故宫出版,2016年

“没事,他可以再修复。”

全国博物馆2019年度各项榜单出炉!

经历高分与质疑,这部纪录片终于回归!

当世界名画里的女人们试图减肥……

如果《清平乐》出一期“看图认物”

清明上河图:来呀!全员摆摊!

相关资讯

北京:初秋故宫景如画

2022年8月27日,北京天气晴好,故宫博物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景美如画,吸引各地游客参观游览。↑2022年8月27日在北京拍摄的故宫博物院角楼。CICPHOTO/吕昊俊摄↑2022年8月27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拍摄的玉翠亭一角。

让故宫千年文物,连通古今带来美好的祝福

沈阳故宫博物院暂停对外开放

央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消息,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观众身体健康,沈阳故宫博物院于8月30日起暂停对外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一夜梦回紫禁城!故宫雪景大片来了

今天一大早,很多背着“长枪大炮”的摄影发烧友就等候在故宫午门外,等待拍摄故宫的第一场雪。风雪交加中的故宫,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采。红墙金瓦,画栋雕梁,雪落无声,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卷,故宫似乎穿越时光,一夜梦回紫禁城。

故宫,六百年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10日电题:故宫,六百年!记者宋宇晟我叫紫禁城,今年600岁了。从皇家禁宫到百姓博物院,我很古老,见证了明、清两代500多年的王朝更迭。但我又很现代,在年轻人眼中,我是“网红”。我有世界最大宫殿建筑群:南北长961米

故宫,你真的很美

曾经漫步风霜雨雪结下朝思暮念之缘故宫,等来了2019年冬天的第二场雪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不紧不慢,漫天飘洒轻舞飞扬,不愿停息闭上眼,静静听雪,落下的声音轻轻,落在掌心静静,在掌中融化惟愿此时你我都能是这雪中,闲庭漫步的精灵一场飞雪,

看了600岁故宫这25张照片,才知道春天可以如此美

或许都是,也或许都不是,因为他的存在,北京的春天早已变成了他的名字,他就是故宫。是春雨过后的湛蓝,是树梢长出新芽的嫩绿,还是那迎春花的鹅黄。如果说一下雪,故宫就成了紫禁城,那么一开花,故宫便美成了御花园。

身为皇家宫殿的故宫,是如何保存至今的?

之前,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了一场非常严重的火灾,这一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而巴黎圣母院,虽然,遭受到了不小的破坏,但是,其主建筑结构却得以幸存下来。当天的火灾之后,巴黎的几百名消防员,耗时四个小时才将大火扑灭。

沈阳故宫,中国仅存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比北京故宫还要早,在清朝入关前的初期,他们将皇宫设建在了沈阳,不过后期因为整体的发展原因迁到了北京,随后这座当时辉煌的皇宫就遗留在沈阳的这片土地上,被人们称之为“陪都宫殿”。 去年的金秋十月特

安徽受人追捧的三大景点,各个不输九寨沟,更有“民间故宫”坐镇

编辑/ 软妹呦 欢迎转载分享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有的时候我们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跟着小编探索不一样的风景,品味不同的人生!说到安徽,有人会想到美味的徽菜,有人会想到白墙黛瓦的徽式建筑,还有人会想到徽商、徽剧等等;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满江红电影影评网名剑球杆朱氏国学起名网黄氏取名字起名网火龙果种植网绵阳新闻网今日网山东泰山资讯网厦门交友聚会网草莓种植网智能门锁品牌网怀化今日新闻网上海新闻资讯网武汉交友婚恋网明月山旅游攻略舞蹈培训官网
北京旅游资讯网提供北京旅游攻略必去景点、北京攻略5日游自助游、故宫博物院、北京十大名胜古迹简介、慕田峪长城、颐和园、天坛公园、八达岭长城、北京十大网红景点一日游、天安门广场、北京必玩景点排名、明十三陵景区、北京自由行攻略、为广大游客到北京旅游观光提供参考。
北京旅游资讯网 nthaixun.com.cn ©2022-2028版权所有